寫作,有多種發展性!

    這篇文章是議論文,需要明確的論點、生活例子陳述說明、佐以佳言名句……會呈現最佳效果。這主軸應該是抒情寫景,需要景物刻畫、情境描述,或許加上情絲回顧,給人如泣如訴之感……。這是記敘文,它應該要有……。

    每拿到一個題目,熟悉的老師們通常很快可以在心中打下底稿,他們期待中的文章該是什麼模樣,又是如何筆法可能可以在作文評比中得到高分。雖說寫作是個人且主觀的,在平板的評審制度下,逐漸形成既定文體、既定風格模式,然後同學、家長們想要的就是公式()、公式()……看到什麼樣的題目,該有什麼樣的回應。

    然而只有一種答案的作文,和數學練習又有什麼兩樣?

    我以為,寫作該是抒發情感、描述心境、表達意見看法、或者傳達訊息的方式。之所以練就了陳述事件的記敘文,嘗試了敘述程序步驟的說明文、學習了評斷論述的議論文,還挑戰了抒發情緒引發共鳴的抒情文,同時還懂得利用成語、詩詞、擬人譬喻在文章中呈現畫龍點睛之效,那是否足夠能力的寫作者,其實可以針對主題自由發揮,不再侷限老師講述、或者被要求製作某種特定文體?

    所以,如果只給予主題,同學們是否可以呈現各種各樣寫作的可能性?

    很幸運的,國中組裡有這麼群能力相當、水準平齊、又因長年訓練對各種文體涉略頗豐的同學們。半實驗性的,讓他們來嘗試這次的挑戰。

    挑戰題目為時下很喜歡出現的抽象體裁 --『雨』。

    單單這樣的題目,以寫作方式而言,你認為有多少可能性?

    討論會式的開頭,同學們的意見紛紛湧至。

說明圖.jpg  

    寫詩,那麼是自己作詩?還是運用名家詩句加以延伸鋪展?
    寫景,會是動態的描述雨絲紛紛的景致,陳述雨中感受的情緒?
    寫故事,你需要主角人物、地方時空和背景描述嗎?「雨」是主旨、是穿插的情景、還是隱含著的寓意?
    擬人手法,它會有五感描述嗎?會有心境變化嗎?它碰到了什麼,這樣安排又有何目的?
時事論述,哪件時事?切合主旨嗎?需要事發的情境描述或者描寫受災者們的沉痛反思嗎?
    觸景生情,景物是固定的還是變換的?時間有切換交錯嗎?回憶與眼前的雨景如何呼應呢?

    有些擔憂的,在同學們決定了自己的寫作模式,並安排好段落大綱時,我忍不住加以提醒。會不會景物的描述不夠精緻,難以表現背後的情感?有沒有可能故事寫偏了,成了童話卻缺了旨意?按耐著,等候著,然後看著自己規劃主題、目標的同學們振筆疾書。稿紙加了一張、又再一張。似乎是這樣的自我審思、自行安排讓他們有足夠的空間,揮灑自由色彩。 

    至溱和倢瑜選擇描述雨的型態,運用了自然科學課程裡頭習得的雨的三態,水蒸氣蒸發升空,雲朵累積足夠水氣凝結落雨,其循環週而復始,生生不息。三、四月綿綿細雨,詩情畫意沁人心脾;五、六月換了梅雨當訪客,悶熱潮濕讓人跟著煩躁了起來;七、八月颱風來襲,狂風暴雨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浩伊走時事論述,針對颱風土石流等事件做深入探討,分析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以致於造成無法挽回的災害。同樣是自然破壞的描述,冠儒和憲緯選擇擬人法當作寫作主軸,試圖以清澈落下的小雨滴的身分,告訴人們森林的時況、河川污染、游魚翻肚、甚至經過污水處理廠的實況轉播,其中冠儒還刻意安排了小雨滴循環至天空,帶著滿身的髒污臭氣,腐蝕的身軀,猙獰的微笑,從天空往下跳的情節……很有警示意味。

    婕如、薏軒挑戰了不可能的任務之一:童話寫作。短短的一個小時中,她們很快的打稿,安排人物、情節、和當中所想表達的寓意。由於是童話,在陳述寓意的同時,還需兼顧人物性格、對話、描述景物、情境等,若非有熟悉的記敘、說明文打底,恐怕寫出來,也不會那麼生動自然了。

    最後,子芸、錞珈和楚旻選擇的是看似首選,要寫好卻很不容易的觸景生情、抒情敘事法。他們努力呈現從眼前的一片雨景→回憶類似感受情境→現在與過去的時空交錯表現情感→回到現在內心感嘆的描述。然而要如何從雨景描述連結到情感呢?該用什麼詞彙能讓讀者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心感受呢?他們花了許多筆墨刻劃雨景與情境,運用時空切換,將眼前的一場即時雨呼應著與記憶中相似卻又不相同的場景,呈現了極佳的寫作效果。

    從忐忑的等待、提醒注意內涵、直到最後收到如此豐收的成果,我真想為他們鼓掌叫好。沒有埋怨、乾脆不囉唆的,明明是場不容易的挑戰,卻讓他們多變了好多把刷子出來,三兩下,舞出一片絢爛色彩。下回,該變些什麼法寶來訓練大家的魔筆才好呢?我歪著頭,有些開心的想。


◎本篇文章同步發表於培根九十六期冬季刊電子報。〈2011年11月11日出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培根專業寫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