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培根之路

        自從搬家過後,「培根在哪裡啊?」老家長迷路了,新家長找不到路。

       「培根!我知道培根!開了很久,寫作文的嘛!我常常聽到,不過你們到底在哪裡
啊?」看一眼傳單,家長媽媽彷彿看到久年不見的老友,緊 抓著我們的手問。

        之前在勝利路多年,如今座落於德成街16, 就在大遠百停車場出口---呈丁字口
的德成街上,一座橘紅活力四射的建築物就是了。民國六十七年至 今,時間如澗水漱石
,這三十年間,變的儘管變了,我們從勝利路街頭搬到德成街尾;從使用黑板、幻燈片
,進展為電視、電子互動白板。不變的是培根教導寫作創 造力與教學心理永遠年輕。

        第三代學生進教室,看年輕的家長牽著孩子的手走進來,喃喃說起當年母親牽著他
的手進來學寫作的故事……,如候鳥飛返舊時林,回到心靈的家。多數留在培根的寫作
者,喜歡培根開啟自由創作心扉,寫作成了趣味的事,一輩子的樂事。從六歲開始寫作
,黃巧珠、
老師、東東老師、謝淑君老師深諳啟發兒童口語成為書面語,而且保存兒
童的想法,這些理念與實作經驗真的很精采。

        三十年來變化不少,然而不變的是老師的教學專業,還有培根堅持寫作信念。佩服
英國的文學家、政治家和 哲學家,佛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所說:
讀書使人淵博,辯論使人機敏寫作使人精細。」我們深信「寫作是理解文字與表現
個人心智信念最好的方式。」

 

走對了路,繼續往前走吧

        培根的老故事開始於一間私塾式的小教室,五、六個年齡不一的學童,圍繞在老師
身邊,一起聆聽討論當天的寫作主題。

        「老師,我的小孩國語文不好。」

        「老師,學校要開始寫日記了,都不會怎麼辦?」原來家長擔憂的老早已發生。

        培根老師從一個人開始,慢慢成為老中青三代同堂,年輕熱忱的、經驗飽足的組成
教學社群,彼此分享與創造教學智慧,路越走越寬,但以學習為主體的方向不變。迄今
為止,沒有一本談寫作教學的書,可以清楚說明孩子如何從零經驗到精采寫作。教學者
必須謙虛面對學生的學習,因此我們不僅教學,同時也研究改善教學。我們的教學團隊
在這條路上,堅持相同的信念:沒有所謂最好的,最好的永遠在健行者的前方。且將信
念凝聚為眼前幾個字

創造力+閱讀+自我表達+合作學習=培根

 

向創造力標竿前進,莫回頭

        累積實地教學經驗,整合成為6歲到完全獨立自主寫作的教材教法,這是追求理想
的方向,而追求歷程本身就是個創造力爆發的故事。創造力源起於不滿意現實教學環
境,進而以行動改善它。

        「寫作不應是這樣抄抄寫寫的。」

        「不會寫作?當然。父母負責教導孩子口語,老師負責教導孩子書面語寫作。」

        「閱讀須加上文學元素與思考技巧啊」

        「個人感覺麻木了嗎?喚醒它。」

        「文章技巧不僅是技巧,也反應思想情意的脈動。」

        「口語跟書面語互為表裡,隨著年齡增大,逐漸往語言文字的藝術化傾斜。」

        我們在無數個問題中思考「怎麼做對孩子的獨立寫作最好。」累積了無數的教學檔
案,一個學習問題可以採用許多不同的方法來嘗試解決,所以培根的教材加上老師的教
學智慧,已兩不可分。

        一位年輕的寫作教學同好,好意說起:「培根為甚麼不出版教學書刊?」

        又說:「你可以出版一系列教材讓我們參考嗎?」

        他的話使人想起一則童話故事。故事中許多王子前往尋求傳說中的寶物:一朵永不
凋謝的花、一隻永遠鳴唱的不死鳥、一座永不乾涸的醴泉……,然而智者總是這樣提醒:

        「當中途有聲音叫喚你,你千萬不要回頭。否則就變成石頭。」

        培根想過把教材固定化,卻終於在思考後認為弊多於利,遂打消此意。原因簡單到
或許令人發笑
 - 我們害怕迷失在蠢蠢欲動的聲音裡,誘惑自己打開「偷惰的心門」讓驕
矜自滿飛出來,最後竟把自己變成可笑的石像。

        然而,仍有一句半是讚美半是警惕的話放在心理:

       「教材出了培根,他人就算拿到手也不知道怎麼教。」

        在很多場次寫作教學講座,我們應邀擔任講席與現場教師分享教學,獲得掌聲無數
。然而,我們內心清楚知道,在每一場次演講中,其實也提供自我批判的機會,檢驗我
們自以為是的教學想法啊!

        未來十年且為培根設下標竿,培根立志於達成教材跟教學智慧鎔鑄一體,讓有心改
變寫作教學的同好,可以透過網路分飲甘泉,發揮共同信念
創造力+閱讀+自我表達+合作學習」,深入擴散培根寫作教學在實作場域的影響力。 

 

培根地圖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培根專業寫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