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舊培根

那棟白色小房子。

曾經在培根待過三五年的孩子,還有很久以前已經來過培根的老家長們。在他們心中,培根本來還有另一個形象。

在一個小小巷子裡,巷子兩頭暗暗長長,一頭面對著小廟,兩側倚靠著長老教會還有一間顏色暈黃的小餐廳,另一頭則是一般的巷弄出口,有幾戶住家,不遠處還有一幢醫院模樣的建築物。巧的是,這巷子兩頭都是單行道,一道向南,一道往北。

白色小房子,狹長狹長的,入口櫃檯地方,如果有家長們逗留詢問,其他人進出都得側著身子。常有孩子們會停留走道上,欣賞著看板上當週被貼上的優秀作品,只不過隨著來來往往的人群,他們總要閃身、抬頭、過人、迴轉,用上籃球場上的閃避技巧,才能好好的把一篇文章從頭到尾的讀個仔細。

小房子的閱讀室也在一樓,就在櫃檯旁邊,是一個必須脫去鞋子的木板地。對小一點的孩子來說,這樣的設計應該是完美,可滾可爬,聚集在地板玩著某個老師留下來的動物小模型、跳棋、還是抓上本書,直接趴在木質地板上,讀得津津有味。當然也有想拿高處叢書卻不得其法,最後攀上書架,把自己搞得像隻蜘蛛俠,然後很快的在老師勸說下放棄任務的。這麼有趣的地方,當然就沒人太過介意,那每當下雨天或是太過濕暖的日子裡,悶在鞋子一整天的小腳丫,除去它束縛後陣陣趁著薰風傳送的氣味了。

小白房子裡的教室也很長。黑板在教室一頭,長條木桌一排一排又一排,排到最後往往若是個子小些的孩子,好不容易就會被埋在下頭不見聲息。這卻好像正如孩子所願,一邊聽著課、一邊可以偷偷和朋友嘰嘰喳喳一番,只要不過份,老師也就睜一隻閉一隻眼了。

一樓的教室很暗,因為擠在建築物中間,沒有採光的機會,教室後頭又堆積了些教具物品等物件,有時候難免有些潮濕霉味。三樓教室很亮,高高敞敞通風良好,冬天是最好的所在,夏天卻是人生的試煉場,冷氣機轟隆隆隆隆,好幾支工業用風扇前後吹,卻也吹不散悶熱熱的氣息,好像若是丟一顆雞蛋在屋頂,一會兒可以完整地煎出個荷包蛋吧!

那你說二樓不上不下、不熱不冷豈不是最得天獨厚的好教室?話是沒錯,……只要不碰到下雨天。五零年代的木窗框玻璃窗戶,裝飾性強實用性卻不高,風大點的時候窗櫺會鏗鏘作響,雨大點的時候水珠會機靈地從縫隙見縫插針,撒了滿地水珠子,好一片大珠小珠落地的景象。

運氣好的是,小房子對面有個日式建築,回字型一層樓典型,環繞著大大的庭園,從這一頭的樓上看下去,小的是桂花樹,高的那棵是樟樹,一叢叢的杜鵑圍著房子邊,角落應該是個小水池,隨著陽光閃動發出瀅瀅波光。在城市當中能有這樣美麗鄰居,為我們留下一道寬廣陽光,鬧中取靜的氣息。

幾年前,日式建築的主人終於是將房子轉了手,賣給了建築商人。一時間,小院子裡的池塘被填平了、桂花和杜鵑奄奄一息躺在一旁,原先翠綠色草皮和石板步道的位置,現在是一畦一畦的土堆子,坑坑洞洞,好像張怪人的臉。呼嘯著的風沙,是砂石車帶來的招呼;震動著的地面,是鑽土機的拿手好戲。要蓋大樓了,街坊鄰居們說。

這樣的施工地,孩子們在這裡出入太危險了。培根的老師們決定將上課教室完全改在附近的新教室裡。新教室明亮多了、新教室的門面也大多了、新教室還有小花園、有小小的停車位置……,不管怎麼說,新教室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真好。只是,偶爾很突然的,還記得從前的孩子們會脫口而出的問,「那麼,我們什麼時候再回之前那棟白色的老房子呢?」

 

本篇文章同步發表於培根108期冬季刊電子報。〈2014年11月出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培根專業寫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