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培根點點滴滴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孩子眼中的培根...

 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六年級,有的起步早,有得稍晚一些。這群認識培根、跟著培根一起成長的孩子們,歡喜的、有些傷感的,已經到了揮揮衣袖,邁向他們人生另一階段的年齡。老師們深耕的這塊寫作園地,在這群小小寫作家的眼中,又是一番什麼樣的情境呢?我們很想知道。當然不可避免的,當著老師的面,可不好意思寫些太過於批判性的話,但從字裡行間,流露出的想法,是快樂的、閒適的、信手拈來的、努力邁進的,讓人看了會心一笑。老師也想說,感謝你們的陪伴,讓老師們度過一個又一個,歡笑的、無奈的、振奮的,屬於寫作的年代。

 當我來到「培根」的時候,我還以為要來大吃特吃,因為那時我才一年級,完全沒用大腦。當我來到這裡上課的時候,才知道「培根」=「作文」,而且那時我覺得作文好難,不想來,但後來才發覺培根是引導小朋友快樂學習的園地。一開始老師會用有趣話語帶動小孩,再引導小朋友寫,既能培養專注力,又能增加寫作能力,真棒!

 從小學到現在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雖然我每次寫作幾乎都有錯字,也都是一些很簡單的字,連我現在也想笑「哈!哈!」但也因為不斷於錯誤改進中學習,在高年級的作文比賽裡我才會得獎,所以我要謝謝老師啦!

 再來要感謝的就是朋友和同學,因為有你們的存在,才能讓這班更有趣、更好玩。(文/陳昱臻)

 

 從五年級開始,我第一次上作文課,來到了培根。我覺得在這裡上課,完全不會累,因為在這裡讓我感受到寫作的樂趣。一開始,我看到這一間建築物時,完全不知道這是一間作文教室,我覺得超像一間咖啡廳的。從以前對作文有恐懼的我,來到這裡變成一種樂趣,培根對我的幫助真的很大。

 從頭到尾,我就只有一個老師,那就是蜜老師。我要謝謝她,因為在課堂上,老師都會透過討論的方式,讓我們了解作文的技巧,當我寫完時,也會再看一次,告訴我哪裡需要修改,讓我的作文越來越好。

 陪在我身邊的同學們,謝謝你們在課前教我不會寫的作業,也謝謝你們在寫作的時候告訴我不會寫的字,希望我們以後再見面。(文/洪佳廷)

 

 我覺得培根的同學們很親切,很好相處。我常跟他們聊天,分享新鮮事。現在要分別了,我想對他們說:「謝謝你們這幾年來、陪我玩、陪我聊天、不嫌棄我。」

 在這裡我遇到的第一個老師是YA老師,再來才遇到現在的老師。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現在的老師。因為她對同學很親切,而且每次都帶吃的或喝的給我們,雖然每次都要寫三張,但是我知道她是為了我好。

 我對培根有很多回憶,我跟同學們有很好的交情。我覺得培根是一所很好的作文班,我跟同學常常討論作文要怎麼寫,也常常討論一些動漫。培根的環境很乾淨,也很大,而且我在的教室是最大的,同學雖然也是最多的,但是人也不過才十幾個而已,所以讓我覺得這個教室真的很大。我很喜歡這個作文班,不過因為即將要升上國中,所以我不能上了。(文/楊晉愷)

 

 培根,對我來說就像一個聊天室,常常上課時我都會和我的左鄰右舍一直聊天,完全沒在聽課。老師上課時,在台下的人,有的專心的聆聽老師的講課,有的人在旁邊加油添醋搞笑和聊天,整個教室看起來非常的亂,不過在寫作時,大家就變得非常安靜,振筆如飛,有的比較慢回神,所以寫作速度就有快有慢。

 我想對老師說:「謝謝老師的教導,讓我的作文能力有大大的提升。以前什麼都不知道的我,來了之後就一天天的進步了,希望以後繼續加油。」

 最後我想謝謝同學的陪伴,讓我能有競爭的對手,希望以後還有這樣的朋友,和我一起聊天、一起學習。(文/張宸瑋)

 

本篇文章同步發表於培根115期秋季電子報。〈2016年8月出刊〉

 

培根專業寫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話說舊培根

那棟白色小房子。

曾經在培根待過三五年的孩子,還有很久以前已經來過培根的老家長們。在他們心中,培根本來還有另一個形象。

在一個小小巷子裡,巷子兩頭暗暗長長,一頭面對著小廟,兩側倚靠著長老教會還有一間顏色暈黃的小餐廳,另一頭則是一般的巷弄出口,有幾戶住家,不遠處還有一幢醫院模樣的建築物。巧的是,這巷子兩頭都是單行道,一道向南,一道往北。

白色小房子,狹長狹長的,入口櫃檯地方,如果有家長們逗留詢問,其他人進出都得側著身子。常有孩子們會停留走道上,欣賞著看板上當週被貼上的優秀作品,只不過隨著來來往往的人群,他們總要閃身、抬頭、過人、迴轉,用上籃球場上的閃避技巧,才能好好的把一篇文章從頭到尾的讀個仔細。

小房子的閱讀室也在一樓,就在櫃檯旁邊,是一個必須脫去鞋子的木板地。對小一點的孩子來說,這樣的設計應該是完美,可滾可爬,聚集在地板玩著某個老師留下來的動物小模型、跳棋、還是抓上本書,直接趴在木質地板上,讀得津津有味。當然也有想拿高處叢書卻不得其法,最後攀上書架,把自己搞得像隻蜘蛛俠,然後很快的在老師勸說下放棄任務的。這麼有趣的地方,當然就沒人太過介意,那每當下雨天或是太過濕暖的日子裡,悶在鞋子一整天的小腳丫,除去它束縛後陣陣趁著薰風傳送的氣味了。

小白房子裡的教室也很長。黑板在教室一頭,長條木桌一排一排又一排,排到最後往往若是個子小些的孩子,好不容易就會被埋在下頭不見聲息。這卻好像正如孩子所願,一邊聽著課、一邊可以偷偷和朋友嘰嘰喳喳一番,只要不過份,老師也就睜一隻閉一隻眼了。

一樓的教室很暗,因為擠在建築物中間,沒有採光的機會,教室後頭又堆積了些教具物品等物件,有時候難免有些潮濕霉味。三樓教室很亮,高高敞敞通風良好,冬天是最好的所在,夏天卻是人生的試煉場,冷氣機轟隆隆隆隆,好幾支工業用風扇前後吹,卻也吹不散悶熱熱的氣息,好像若是丟一顆雞蛋在屋頂,一會兒可以完整地煎出個荷包蛋吧!

那你說二樓不上不下、不熱不冷豈不是最得天獨厚的好教室?話是沒錯,……只要不碰到下雨天。五零年代的木窗框玻璃窗戶,裝飾性強實用性卻不高,風大點的時候窗櫺會鏗鏘作響,雨大點的時候水珠會機靈地從縫隙見縫插針,撒了滿地水珠子,好一片大珠小珠落地的景象。

運氣好的是,小房子對面有個日式建築,回字型一層樓典型,環繞著大大的庭園,從這一頭的樓上看下去,小的是桂花樹,高的那棵是樟樹,一叢叢的杜鵑圍著房子邊,角落應該是個小水池,隨著陽光閃動發出瀅瀅波光。在城市當中能有這樣美麗鄰居,為我們留下一道寬廣陽光,鬧中取靜的氣息。

幾年前,日式建築的主人終於是將房子轉了手,賣給了建築商人。一時間,小院子裡的池塘被填平了、桂花和杜鵑奄奄一息躺在一旁,原先翠綠色草皮和石板步道的位置,現在是一畦一畦的土堆子,坑坑洞洞,好像張怪人的臉。呼嘯著的風沙,是砂石車帶來的招呼;震動著的地面,是鑽土機的拿手好戲。要蓋大樓了,街坊鄰居們說。

這樣的施工地,孩子們在這裡出入太危險了。培根的老師們決定將上課教室完全改在附近的新教室裡。新教室明亮多了、新教室的門面也大多了、新教室還有小花園、有小小的停車位置……,不管怎麼說,新教室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真好。只是,偶爾很突然的,還記得從前的孩子們會脫口而出的問,「那麼,我們什麼時候再回之前那棟白色的老房子呢?」

 

本篇文章同步發表於培根108期冬季刊電子報。〈2014年11月出刊〉

培根專業寫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稿紙情,墨水心

        乳白色的底,淡紫色的線,被風吹起了右上角的邊端,有著大樹和小男孩的印花……我是一份稿紙,培根的專用紙。

        夏天的時候或許有時候會有淡藍色的軸線,冬天的時候,改版了色調,成為穩重的深藍。橫數一十二、直數十七,兩百零四個小方格,是大大小小孩子們數過了一回又一回,也不曾改變過的。

        這麼些許的格子,被分成了十二行,每個行列間隔著的是,細細一道小溝。拿來做什麼用呢?有的時候是忘了國字的孩子們在旁邊標記著注音,等著一會兒查字典備忘用;有的時候是寫得興起的同學們,一回首發覺自己漏了一段,急忙插入著填補用;更多的時候,是老師們批閱著文章,欣賞著、滿足的,大筆一揮,洋洋灑灑的為同學們錦上添花、給予喝采用的。

        每天每天,我的身上乘載著成百上千的文字。

        很喜歡看著不同的孩子們,對我訴說著一個又一個瑰麗的夢想和故事。那可能是描述著紅色屋瓦、木頭做的獨棟房子,也可能是看見樹上的一隻小小綠繡眼;認識的誰碰上了緊急的車禍,亦或是在學校又和誰誰誰打鬧了起來。年紀小的訴說著創意故事、年紀大些的描繪著生活的意象、再大一些的有了自己的想法,開始對於人們和事件,提出了不同見解……好與眾不同的想法啊!好特別豐富的人生啊!看著他們,我總不由得真心讚嘆著。

        當然我也有難過、沮喪的時候,偶爾會有這麼一、兩個孩子,不知道是太沒自信呢?還是感到太過無趣?字跡要不是像筆刷刷過天際,淡淡的不願留下一絲雲彩般的幾乎讓人看不見;就是龍飛鳳舞的揮舞著筆,若不仔細看還真分不清國字和符紙的差異;最讓我受不了的是上下左右前後,無所不在、無處可逃的髒話,這樣的孩子幾乎將他滿腔的怒火都藉由髒字釋放出來,又黑、又粗、又重,橫的、豎的、力道甚至穿透了紙張,將我的肩膀活生生鑿出一個洞來,讓人又痛又不捨。

        每當碰上這樣的時候,我都好想摟著他的肩對他說,親愛的孩子呀!我不是吃人的怪獸,你不需要恐懼我,也請不要逃避我。正正當當,將你的心打開,面對著我。你要知道,只要你願意,你的每一個字、每一句心聲,對我來說都是珍貴的寶物。

        躺在教室的一角,我總是靜靜地等。 

        嘿!又是一週的到來,親愛的孩子們,真高興又看到了你們。

 

◎本篇文章同步發表於培根106期夏季刊電子報。〈2014年5月出刊〉

 

培根專業寫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培根佈告牆

     走進培根,轉個彎。排放歷年作品集的長櫃子後,是一面橘黃色的牆。天氣好的時候,兩方光線照耀,不用打燈,都可以閃著燦白白的光。隨著微風揮動如雙腳的扉頁,是整齊排列的當週作品
,中文的、英文的、有的橫寫、有的直行,好不熱鬧。

     最快印入眼瞼的,通常是二、三年級的作品。年紀小的孩子們大大的字,排列未能有一貫性,每個口部都張得大大的,好像一個個笑得合不攏嘴的樣子,可愛非常。也因為素材單一,偶而不使用正規稿紙的中低年級孩子們,甚至會拿著一張大白紙開始了他們的寫作設計。放射狀的、一顆顆圓飽飽氣球升天一般的、棋盤式排列格子狀的、還有的加上了插圖的小設計,由粉彩筆妝點的花樣襯托,怎麼會這麼華麗啊?令人不禁這麼讚嘆。

     若是看到張數厚厚的、字跡厚厚的、老師的圈圈點點也厚厚的,那通常是擅長描述、又充滿想像力的中高年級的作品。說到想像,他們能將一個冒險科幻故事敘述的完整又精采。異世界該擁有什麼樣的面貌呢?他們的描述永遠能讓你張口結舌,不知這番想像到底來自何方?然而寫起實物描述也不惶多讓,人物的表情、動態,或許喜悅張揚的模樣、或者暴怒無措的舉止……。透過他們的筆,似乎可以看見一個又一個,真實和虛幻的世界在他們身邊環繞。

     字跡最端正、畫面最簡潔的,自然就是國高中生的大哥哥、大姊姊們了。長篇大論已經不是他們追求的重點,他們尋求的是,在合理的字數下,如何能精雕細琢每一句文辭,使之發揮最大的功效,又如何能深入淺出的說明道理,不讓讀者們感到咬文嚼字的同時,能認同作者,又能被寫作者所帶出的經驗談與小故事打動。抒情議論、議論抒情,這說起簡單的寫作方式,真正要表現出來,可要一番功力呢。

     時不時,總見到大大小小的孩子們站在佈告欄前。有的當然是尋找自己的筆稿,帶著滿足的微笑再次審視著、也有的翻閱不同的年紀、班級,尋求寫作的靈感與刺激。年紀大的翻著較低年級的作品,回想著自己曾經跌跌撞撞的過去;年紀輕的膜拜著高年級們的成品,想像著自己也能夠有獨當一面,洋洋灑灑的一天。這是否就叫做傳承,我不曉得。只知道,看到這樣畫面的每一刻,內心都充滿著溫暖。如果你也有空進來培根,不妨往橘黃色的佈告欄前站一站,看一看,這美好風情。

 

◎本篇文章同步發表於培根104期冬季刊電子報。〈2013年11月出刊〉

培根專業寫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尋找培根之路

        自從搬家過後,「培根在哪裡啊?」老家長迷路了,新家長找不到路。

       「培根!我知道培根!開了很久,寫作文的嘛!我常常聽到,不過你們到底在哪裡
啊?」看一眼傳單,家長媽媽彷彿看到久年不見的老友,緊 抓著我們的手問。

        之前在勝利路多年,如今座落於德成街16, 就在大遠百停車場出口---呈丁字口
的德成街上,一座橘紅活力四射的建築物就是了。民國六十七年至 今,時間如澗水漱石
,這三十年間,變的儘管變了,我們從勝利路街頭搬到德成街尾;從使用黑板、幻燈片
,進展為電視、電子互動白板。不變的是培根教導寫作創 造力與教學心理永遠年輕。

        第三代學生進教室,看年輕的家長牽著孩子的手走進來,喃喃說起當年母親牽著他
的手進來學寫作的故事……,如候鳥飛返舊時林,回到心靈的家。多數留在培根的寫作
者,喜歡培根開啟自由創作心扉,寫作成了趣味的事,一輩子的樂事。從六歲開始寫作
,黃巧珠、
老師、東東老師、謝淑君老師深諳啟發兒童口語成為書面語,而且保存兒
童的想法,這些理念與實作經驗真的很精采。

        三十年來變化不少,然而不變的是老師的教學專業,還有培根堅持寫作信念。佩服
英國的文學家、政治家和 哲學家,佛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所說:
讀書使人淵博,辯論使人機敏寫作使人精細。」我們深信「寫作是理解文字與表現
個人心智信念最好的方式。」

 

走對了路,繼續往前走吧

        培根的老故事開始於一間私塾式的小教室,五、六個年齡不一的學童,圍繞在老師
身邊,一起聆聽討論當天的寫作主題。

        「老師,我的小孩國語文不好。」

        「老師,學校要開始寫日記了,都不會怎麼辦?」原來家長擔憂的老早已發生。

        培根老師從一個人開始,慢慢成為老中青三代同堂,年輕熱忱的、經驗飽足的組成
教學社群,彼此分享與創造教學智慧,路越走越寬,但以學習為主體的方向不變。迄今
為止,沒有一本談寫作教學的書,可以清楚說明孩子如何從零經驗到精采寫作。教學者
必須謙虛面對學生的學習,因此我們不僅教學,同時也研究改善教學。我們的教學團隊
在這條路上,堅持相同的信念:沒有所謂最好的,最好的永遠在健行者的前方。且將信
念凝聚為眼前幾個字

創造力+閱讀+自我表達+合作學習=培根

 

向創造力標竿前進,莫回頭

        累積實地教學經驗,整合成為6歲到完全獨立自主寫作的教材教法,這是追求理想
的方向,而追求歷程本身就是個創造力爆發的故事。創造力源起於不滿意現實教學環
境,進而以行動改善它。

        「寫作不應是這樣抄抄寫寫的。」

        「不會寫作?當然。父母負責教導孩子口語,老師負責教導孩子書面語寫作。」

        「閱讀須加上文學元素與思考技巧啊」

        「個人感覺麻木了嗎?喚醒它。」

        「文章技巧不僅是技巧,也反應思想情意的脈動。」

        「口語跟書面語互為表裡,隨著年齡增大,逐漸往語言文字的藝術化傾斜。」

        我們在無數個問題中思考「怎麼做對孩子的獨立寫作最好。」累積了無數的教學檔
案,一個學習問題可以採用許多不同的方法來嘗試解決,所以培根的教材加上老師的教
學智慧,已兩不可分。

        一位年輕的寫作教學同好,好意說起:「培根為甚麼不出版教學書刊?」

        又說:「你可以出版一系列教材讓我們參考嗎?」

        他的話使人想起一則童話故事。故事中許多王子前往尋求傳說中的寶物:一朵永不
凋謝的花、一隻永遠鳴唱的不死鳥、一座永不乾涸的醴泉……,然而智者總是這樣提醒:

        「當中途有聲音叫喚你,你千萬不要回頭。否則就變成石頭。」

        培根想過把教材固定化,卻終於在思考後認為弊多於利,遂打消此意。原因簡單到
或許令人發笑
 - 我們害怕迷失在蠢蠢欲動的聲音裡,誘惑自己打開「偷惰的心門」讓驕
矜自滿飛出來,最後竟把自己變成可笑的石像。

        然而,仍有一句半是讚美半是警惕的話放在心理:

       「教材出了培根,他人就算拿到手也不知道怎麼教。」

        在很多場次寫作教學講座,我們應邀擔任講席與現場教師分享教學,獲得掌聲無數
。然而,我們內心清楚知道,在每一場次演講中,其實也提供自我批判的機會,檢驗我
們自以為是的教學想法啊!

        未來十年且為培根設下標竿,培根立志於達成教材跟教學智慧鎔鑄一體,讓有心改
變寫作教學的同好,可以透過網路分飲甘泉,發揮共同信念
創造力+閱讀+自我表達+合作學習」,深入擴散培根寫作教學在實作場域的影響力。 

 

培根地圖4  

培根專業寫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