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教學小故事

        就說小四的寫作故事吧。如何把真實的體驗,轉化為抽象的心情與喚起類比回憶呢?這是給10歲學童的寫作挑戰。
        毓庭反應快,將辣椒的火熱和天氣的熱度連結,她說:「吃到了紅紅的辣椒,讓我舌頭發麻,讓我想起夏天家家戶戶都開冷氣,而學校裡卻沒有冷氣,好熱啊!」;「吃酸梅酸酸的感覺,讓我想起流浪狗,看到小狗可憐的模樣,真是令我心酸。」;「有人拿到考卷,像是吃了一整包的黃蓮粉,傷心的哭了起來…」宥蓁技巧的將苦滋味與傷心畫上等號。霈縈很能’掌握譬喻的奧妙,她說:「吃到了甜甜的跳跳糖,我彷彿來到了美麗又溫暖的大天堂。」
        支持學生抓住敘事簡句之後,再支持他作場景描述與發展內容,小四文章表現精采可期喔。

        再看小六的教學故事。最近的課題是觀察真花、枯萎的花和假花。拿生命與無生命的花作對比思考,課室中討論了真花、假花的優缺點,類比物和人的特質。子芸說:「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真真假假的事物… 好比『山寨版』的商品。這是侵犯別人的版權… 不良的商品有時還會導致生命危險。」討論仿冒品在當今社會的總總怪現象。
        寫作中,有的描寫了花的形態與轉變,進而思考其存在意義。「枯萎的花,莖由翠綠轉為枯黃,不再具有韌性而在一層一層的剝落。從前的它,是個活潑充滿生氣的小男孩,而現在,它卻像個病奄奄、寂寞的老人」冠宏如是說。
        也有思考了花朵與人類都有共同宿命,家均將最近上了頭版的巨星麥可‧傑克森的生命歷程比喻為花朵,討論其真實璀燦、整型虛假和服藥淬死等巨星殞落等諸階段,這樣貼切的比擬,讓人拍案驚奇。 

        學者梁啟超的筆力千鈞,後人推崇他的文章「筆鋒常帶感情」。這次國中學生嘗試將議論蘊含於感受豐富的描述中,師法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青蛙」寓言,討論天地萬物存在之道。在寫作中,有提及父母對子女的期許:昀臻的寓言故事寫道:「…那次不理想的模擬考是惡夢的導火線,我以為自己盡力了,但是媽媽並不了解,硬塞了更多的包袱給我…」她並有感而發諸議論:「…看著眼前的犧牲者,那句『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浮現在腦海,我以為,唯有以對的方式幫助孩子,才能讓他們成功飛向天空。」他做了令人深思的結論。

        得意的教學故事不勝枚舉,令人驚艷的學生論點更是後浪推前浪,層層飛花。學生無窮盡的創造力,總讓培根老師驚喜之餘質疑自己:
        「創造力真的是我教出來的嗎?還是學生本來就有創造力,我只是因勢利導而已?」
        大哉問!
        這是真的,沒有所謂不會寫作的孩子,只有方法適不適合和累積寫作經驗多寡的問題。
        也許你看到這裡意猶未盡,請參閱我們的培根網頁: 17bacon.com.tw 或者以「培根作文」關鍵詞搜尋Google或yahoo都可以很快找到我們。
        在那裡,有孩子們寫作的笑聲心聲;在那裡,有老師們的教學故事要跟你分享。當然,我們的網頁還不夠好,仍在工程中敬請指教。


◎本篇同步發表於培根八十七期秋季刊電子報。〈2009年8月10日出刊〉 

培根專業寫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寫作,使人心靈剔透

        接觸了小五寫作的同學,初見面有的看來害羞靦腆,有的惴惴不安,上過幾堂課後,他們像是跨過藩籬的火雞群來到大草原,盡情高唱。
        這天,我們談論了一篇流傳已久的勵志文章 :「一碗湯麵」。

 討論中看見學習的困難
 

        文章很長,前後五頁。敘述失怙貧困的母子三人,在除夕雪夜裡,如何在一家溫馨的拉麵店裡點了一碗湯麵。
        要將五頁的文章濃縮成兩百來字的大意,就算已有豐富的寫作經驗,這件工作對11歲的寫作者而言,依舊不輕鬆。尤其文章裡著墨於靜態描述:寫母子三人的衣著、身態面容;加上心理描述和善的老闆與老闆娘如何斟酌在不傷人自尊的情況下,悄悄的在湯麵碗裡多加了半坨麵的心意的部分也感人入深;隨著時間推近,還有第一、第二、第三部曲的連續性發展。
        對於他們而言,要捨棄哪些枝枝節節?要抓住什麼重點?這都是難以拿捏的部分,更何況我只給了他們一大頁(約兩百來字)的機會。

抓取大意的方法

        他們正靜靜閱讀,我在電子白板開了空白檔案,寫了幾個字:一碗湯麵。
        一碗湯麵有些什麼重要的訊息呢?該怎麼抓取呢?
        思考地圖裡的六種基本寫作要素:時間、地點、人物、發生的事情、為什麼發生?事件的發展過程與結局,還有事件的插曲呢!其次提出假設與推估,如果不是這樣,會是怎樣?思考技巧運用於討論「一碗湯麵」,十分精彩。
        我適時提問,同學七嘴八舌討論。
        「哥哥穿著新衣,因為是國中生了,而弟弟穿哥哥之前的舊衣服」
        「不是啦!那是第二年的,一開始兩個人都穿新的運動服。」
        聽到不同的聲音,或者相近的意見,整合後用比較精簡的文字,書寫在白板上。

 合作學習的成果

        整合而成的摘要,好像將散開的拼圖重新歸位似的。哪個是中心人物,哪些細節可以省略,事件的前因後果,還有他們的心情轉換又如何?種種訊息,逐漸清楚的呈現了。因為這些脈絡,是學生合作學習獲得的結果。
        楹嬋有很棒的開頭:「在北海道的札幌市有間北海亭,那裏有一位母親和兩個兒子的美好回憶。」
        錞珈精簡的將時間的轉變濃縮成幾句話「老闆決定幫助他們多放了半坨麵,這種事延續了一兩年,十幾年後,店裡進來了兩個年輕人與一位老婦人
        家均將重點放在母子三人不畏艱苦的精神上,「這次他們點了兩碗麵,因為哥哥努力送報,媽媽拿到公司全勤加給,付清了爸爸車禍負債,而弟弟的文章也得獎了,還要去全國比賽呢!
        芷榕思考了老闆與老闆娘的作法,她說「假如老闆沒用這樣好的態度幫助他們,他們或許會感到很丟臉也感受不到人間的溫暖與愛。」
        亮萱描寫了年輕人的成長,「十多年後再度來到北海亭,這時哥哥已拿到醫生執照,弟弟也成為銀行員,他們終於可以堂堂正正的叫三碗湯麵了。」
        定宇和宜廷的結尾特別有感觸,定宇說「看了一碗湯麵的故事,讓我感到人情的溫暖」,而宜廷則感受到「再怎麼痛苦,只要撐下去,不間斷的努力下去,終會有雨過天青的一天。」

寫大意培養歸納重要訊息的能力

        寫大意不容易。這一次課程的練習,也只能算是練習大意寫作的一次小小努力。曾經有媽媽這麼問,為什麼學了寫作這麼久,在學校連寫大意都不會?
        這是好問題。或許連孩子自己也說不明白。
        寫作初期鼓勵主觀表達,繞著自己的所見、所思、所觀察、所體驗、所想而成。我們叫它「我手,寫我口。」一切談的是自我。
        很多時候,你問學生:「爸爸在想什麼?」「媽媽為什麼生氣?」
        十次有八次半的答案是「不知道」。
        這並非說他們沒有思考能力、沒有感受力,而是說明,這個時期的孩子們,她們的注意力,範圍很小。很多時候他們連關心自己的情緒轉變都來不及,怎麼還有時間注意其他周遭變化?當然,沒那個習慣也是原因之一。
        所以說,如果他無法將自己融入書中情境,對文中人物的遭遇感同身受心有慽慽。只是數數兒,文中有五個人物,六個場景,時間一開始有這個、接下來變成那一個,然後又可預見,這樣寫出來是零散又臭又長抓不著主軸,也是亂無章法的。

        教學生寫大意,不是告訴他們答案在哪裡。而是交給他思考技巧,交給他忖度丈量的機會,告訴他方法,陪伴他練習。
        大人不要心急。你的孩子每踩一步,都往前進;每寫一篇文章,都是成長。


◎本篇文章同步發表於培根八十六期夏季刊電子報。〈2009年5月4日出刊〉 

培根專業寫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一年在新竹─蛹中的茫然
                                作者:葉智元

        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後,毛毛蟲毛毛靜靜的躺在漆黑的蛹裡,一陣奇特的感覺襲來,牠便沉沉墜入夢鄉;在夢裡,牠是隻美麗的蝴蝶,拍著絢麗的翅翼,在微風中、在繁花間、在艷陽下,翩翩起舞。夢醒了,又回到了黑漆漆的蛹中;他總是想:「我甚麼時候才能變成蝴蝶呢?出去以後又會有怎樣的際遇、怎樣的風景?我的翅是否會像夢中那樣令人欣羨?又什麼時候才能出去呢?……」

        這一年匯集著過去的終結、現在的發展與未來的曙光,也是我國中生涯的最後一年,不同於以往的,我不再身陷痛苦的泥沼,而是轉身面對光明;別開憤世嫉俗,開始以微笑、以默默的付出去照亮、去溫暖週遭環境;與日俱增的穩重一點一點的取代了漸漸淡去的幼稚……。這一年在新竹,我改變的太多、也太快了,結果證明我的想法、我的改變是正確的,但也令人措手不及,把自己搞的亂糟糟的―身體弱了、頭腦糊了、一切的一切都糾纏在一團,解都解不開:模考、畢旅、讀書、科展、考試、作業、段考……等等等。忙的手足無措,或許心裡有些許的抱怨,但我很高興過去種種都趨於明朗―灰暗了兩年的天空終於放了晴。

        過去看過就算了的一些諺語,在這幾年的經驗裡也有了新的詮釋:「助人為快樂之本」―所謂助人,並不是一定要捐大錢、造橋鋪路等等的,早到學校開門開窗就不是做好事?所謂快樂,也不是等著人家回報或者短暫的快感,而是真心的愉悅呀!如果有朝一日,一個人對這句話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那麼他將會發現:做好事是會上癮的啊!即便是倒一杯熱開水、一句令人倍感溫馨的問候,好事不分大小,只要真心付出,做甚麼都是令人開心的!從過去近兩年的陰霾重新站起,我學到謙卑、謹慎和樂觀,也許過去很痛苦、很寂寞,但現在我活的很快樂;苦了點、累了點?沒關係,我有樂觀作陪―即使沮喪,一夜好眠後,又是美好的日出!

        我覺得這一年的我就像蛹中的毛毛,正面臨著羽化前最後的磨難與考驗,面對基測,努力的改變、一分一秒的耕耘,等待著破蛹而出。不知道競爭會多麼的激烈,也不知道通往未來的路是否坎坷難行,儘管茫然,但努力是不會因此中斷的。

        破蛹的那一天,我會展開五彩的羽翼,擁著夢,飛向無垠的藍天!


         這一年在新竹─米芳和寫作教學朋友
                                作者:米芳

        2009年看榜閃爍兩個字:台灣內心紛「亂」,而日本打心底求「變」。
        寫作的少年家啊,你怎樣看待這兩個字呢?鼓勵畫下內心對亂與變的覺知,畫出來還要寫上相關詞彙越多越好,而他出奇沉靜地寫出腦海中的畫面與辭彙。

        認識智元很久了,那年他九歲,我們一起到動物園畫畫寫寫,他入園像縱身山林的小猴兒,內心像新竹風狂野自由,我很記得。眼前十四歲的他身材瘦高,握筆的掌指既大且長,寫字裹小腳般繞繞歪歪。欸!讀了杜拉克自傳,知道杜拉克的字就像小學生一樣醜,之後再也不數落他的字了。對寫作而言,除了字醜,實在沒甚麽可挑剔他的了。

        他寫了兩頁半內容,以「亂中求變」為題。快速看過,提醒他結尾不夠週延。
        他說:「夏目漱石實在不熟,硬把他寫進來感覺怪怪的。」
        
        嗯,因引言需求,把夏目漱石筆名由來跟《晉書》孫楚傳拉在一起硬派給他們,的確難為了寫作人:相傳孫楚年輕時想體驗隱居生活,便對朋友王濟說要去「漱石枕流」,王濟對曰:「流不能枕,石不能漱。」孫楚於是辯稱:「枕流是為了洗滌耳朵;漱石是為了砥礪齒牙。」
        那麼這就這樣辦吧。在文末幫忙加了一筆:亂固然失序,但也帶來重建的契機……云云。他笑笑走了。

        第五次寫作,改主題為:這一年我在新竹,用一個關鍵字眼帶出對生活最強烈的感受。收件時見他文字出現「蛹」,我隨口提:好像小野還是林懷民也寫過「蛹之生」?他澀澀笑說:「我不知道,我只是這樣想。」

        硬殼的螃蟹莫忘「軟殼」的時候。想起1965那一年,我讀初三拼考試,三更燈火五更雞,母親每每不忍又怕我埋怨,遂茹苦叫醒我夜半繼續讀書。桌燈下除了蟲聲唧唧偶有犬吠聲,伴我不眠甚至到清晨光線照進屋來。自命筆名為「野笋」,期待春雨助長新竹野,一竿直刺上青天。迄今處境相同堪憐,誰說哪一個國中生不是「蛹」?

        在我邀稿下,他隔週帶來作品,眼睛閃光:「我把上一篇的重寫了,感覺這樣寫跟我想的比較合……。」
        這少年用一顆真心待人處世,寫作不過反應他的真誠,而長期寫作已使他文筆順心,故可預言其成就必在未來可見,重點他敢於面對真實的自我,而且勇於挑戰躲在暗處的自我。誠然他未必吃作家這行飯,如張忠謀父親對兒子的忠告,寫作當志趣可也,拿來謀生可要餓肚子。

        至於你問我和寫作教學的朋友們,這一年在新竹怎麼樣?先說我吧:
        就拿教學與研究教學當圓心劃一個圓,結繩記事都在裡面了,一個「活」字了得。

        「教學如活水泉湧;思考應用無限。」類似故事早已寫在寫作教學團隊,多年來,無數個晨昏我們總是分享教學經驗,牽手一起往前走。春雨催吐根苗,熱忱激發創作;大家在燈下批改學生作品,感想越趨接近:若是深入寫作根柢把學生教會了,他將回報你錦繡桃李。總之,改得多不如改得少,教得多不如教得好。而這些自然寫作的秘密只有你知道,你牽著孩子的手微笑或嚴肅建言,我們把你的笑容牢記,把建言挖深種入土壤,你知道這一切終將開花結果。

        如同詩人艾略特所說:
        我已用咖啡勺子量出了我的生命。

        用筆跟青少年一起,參與他每一篇開始和結束的思維時刻,彼此已經交會過春夏秋冬。所喜者寫作教學素有年輕夥伴加入,夥伴同心灌溉,分享教學智慧。2009年POWEN從法國回來,週六分擔寫作課程,他看我們教學如領航人引導大船入港,我們看他教學如晴空朗月下逐雲獵雪。學生喜歡「劉姥姥」照顧入微教學有方,也愛自由開放,多元啟發,好有一說:教得放肆,寫得澎湃;教得嚴謹,寫得周延,經驗交流本來湖海一家。

        這一年,那一年以及未來的一年,是開始也是結束的當兒。因為遺忘,所以記住所有的細節:灰雲鼠雨、煮火鍋熱氣騰上你的眼鏡、點蠟燭細寫燭心,夏日融汗到鼻尖 ……,一起陪著走了長長的寫作與教學之路。

        至於明天是否金融風平息,推甄入學是否納入寫作六級分?把問題交給時間。而我們還是從星期一,一步一步地走向前,跟你一起欣賞他思考寫作的好風景。

◎本篇文章同步發表於培根八十五期春季刊電子報〈2009年2月2日出刊〉。 

培根專業寫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青春的鳥兒啊我們拿筆當翅膀,思想就飛吧!

米芳說:
眼通心,果真把文章看透,跳出窮背死讀的陷阱,就不至於把國文當成死鳥標本看得硬梆梆,國語文蘊藏的其實是「不死的青鳥」啊。

        啊!第一次見到竺君姊妹,他倆讀國二國一,陸續加進來的還有品鈞、品楨兄妹、景翔和卓見、宜臻。聽朋友轉述,這群少年進了游泳池可都是超級人魚,身手矯捷各個拿過游泳賽大獎。從小處看指甲修剪得乾乾淨淨,回家前有禮貌地道別,心想這群少年教養真好。

        記憶裡,曾拿法國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兩個朋友》提供閱讀,試圖讓學生領會到十九世紀下半葉法國社會的眾生相,享受善於說故事的高明作家,把故事說得那麼樣地絲絲入扣。戰爭期間,兩個熱中釣魚的好朋友,渴望重溫戰爭之前釣魚那段美好時光,冒險前往河岸禁區釣魚而被捕,噤口不洩機密,雙雙賠上性命。記得當時姊妹眼裡噙著淚光,我心裡輕歎一口氣,彷彿看見另一個年少的自己,愛運動,感受敏銳,而文筆又跟得上心靈感動。能陪他們走一段寫作之路,這是緣分吧。

        進了高中,這群年輕朋友還留在寫作教室沒有走開。我本想援用國中講義加深加廣去教就好,一旦他們功課忙不過來,停筆也就罷了。不意在次次教與學互動中,相互觸發對方不停的伸展思維,電子白板使我的教學益趨活潑,而他們的寫作脈絡也更加清晰,遂不斷地擴散思考與提升寫作志趣的空間,拉開閱讀領域到莊子寓言和世說新語,期望能思接千載立足當下而連結寫作生活。想來似乎高遠,帶起來卻毫不苦澀,顯得自然而然。

       「難嗎?」
       「嗯,挑戰我的思考。」回答的神情幾分得意。我心想學生真的把文章看透,跳出窮背死讀的陷阱,就不至於把國文當成死鳥標本看得硬梆梆,國語文蘊藏的其實是「不死的青鳥」啊。

        心意一動,邀請竺君寫寫幾年來動筆的心得。他笑說有點忙但沒有推辭:「過兩週我回頭節錄比較有感覺的內容,再給老師看看。」
        他如期給我這些作品。像從花園裡掐下朵朵清香,每一朵都蘊含作者心意與陪他一起成長的寫作故事:
〈感動的聲音〉: 小時候,印象最深刻的不是蛙叫、不是鳥鳴而是曾祖母為了逗我開心一邊拍手一邊唱的一首日文兒歌,這首歌給我一種溫暖的感覺,雖然並非美妙動人的旋律,但我好喜歡,因為它是我在呀呀學語時所學到的第一首歌。   隨著年齡的增長、課業的增加,陪伴阿祖的時間漸漸的減少,但心中仍然記得那個簡單的旋律。……一天,接到了母親的通知,說阿祖過世了,我好傷心,但看到她那最後一絲安祥地笑容,我也就放心了。   在喪禮中,我再次演唱那首日本童謠,表達我對阿祖的愛,頓時,我的腦中又再次浮現起和阿祖十幾年來的回憶。…   喪禮後,阿祖的影子和那首日本童謠已經佔了我心中一半的位置,我會帶著這些回憶繼續努力的走下去。
------有一段時間,他神情顯得格外哀傷。把祭文拿給我看:「老師,我要在阿嬤喪禮上讀這篇祭文,你幫我看看哪裡不妥好吧。」我告訴他:「唯有事實最感人,你就寫事實吧。」之後,他告訴我,聽他讀祭文對阿嬤說話,家人眼淚潰堤。「我淚流滿面都快唸不下去了」阿嬤平常管教嚴但也疼他入心,寫作陪他走過難挨的死別陰影,他每每以祖母入文以慰思念。 

 〈親姊妹〉:我來到這世上的兩年後,妹妹也誕生了,因此,我們成了最親密的兩個人。…… 雖然是姊妹,但是差異極大的個性以及待人處事的態度,常使我們倆的感情起了些變化。   無法避免地,兩人常因為一些小事而起了爭執,但也許這才是姊妹,互相包容始爭執完美收場,因為我們生於同一個家庭,身體留有相同的血液,這感情是無遠弗屆的,也不會因為時間而沖淡了一切,我們即使成家立業,感情是不會變的。
------那次寫作,我看見姐姐壓根兒並不知道,妹妹從小到大拿他當標竿,爭奪一席父母心中最重要的地位,一路苦苦追趕又備感委屈。我讓兩人交換閱讀後,妹妹靦腆說:「謝謝老師。」而竺君對妹妹的態度也似乎改變了些,較為體貼。 

〈痕跡〉:所謂痕跡,是會隨著時間和環境而改變的。在沙灘上所留下的痕跡,經歷了風吹雨打後,仍舊會消失。所以反省要及時,要隨時轉過身來看看自己留下的那些腳印。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就是我所得到的啟示。只要是曾經經過的地方,必定留下痕跡,也許是無意中發現的;也許是自己刻意去安排的。但是,凡遭遇到任何困境,記得看看自己所留下的足跡,也許,是在某個十字路口中走錯了方向,其實,再回過頭來重新出發也不遲!而那些都是抹不去的記憶,不管是好是壞,都可以從中學習、修正、再出發。
------年輕人啊,往前走比回頭看重要是吧?不免質疑十多個年頭有啥可回顧呢!不然,「反思」是後天學習而得的重要能力。有人窮其一生不斷地重蹈覆轍,窮困潦倒,問題就出在「從不知反省」。所以藉後一世紀或二世紀時,「阿波羅多勒斯」所寫的神話故事,鐵修斯戰勝牛頭怪獸,循線團走出迷宮這件事。發展了寫作主題「凡走過必留下□□」而竺君在文中提到曾祖母生前慣常坐的那張椅子,椅子成了反思的刻記,這篇文章寫來真情流露又表現作者的反思與智慧。

 

2008/10/19
筑君說:
        在我還沒來到培根前,國文這門科目對我來說簡直就是天書,大量的長篇文章,以及文言文,每次都會使我頭昏眼花,到後來,我甚至對國文有極端的厭惡!

        約從12歲那一年開始,我每個星期六下午加入固定行程:「到培根寫作」,直到現在仍是如此! 
        一開始,我跟其他人一樣都有著同樣的疑問:「啊?連作文都要補習?」但後來我發現,每個星期養成寫作的習慣,增進寫作的技巧。而且,自然而然的,你還可以吸收到許多國學常識,是融入在寫作裡的那些知識,而不是從學校那兒邊打瞌睡邊聽來那些枯燥乏味的東西!國中基測的寫作考試拿到五、六級分是沒有問題的!

        在我持續寫作的這段期間,漸漸地發現感覺上並不單純的補習而已,我覺得來這裡寫作可以讓我盡情的發洩一星期所累積的壓力;發揮我的長才,這裡就好像我另一個家一樣,我可以沒有壓力地帶著一顆最真誠的心去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物。

        寫作的功能就像之前讀到莊子寓言〈不龜手之藥〉:「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纊,則所用之異也。」同樣是寫作,有人自限於學測,我們則是把握學測而又超越學測,真正書寫生命所見所思,用你真摯的心去寫作!

        我感謝米芳老師,打通了我國文的任督二脈也成了傾聽我的心靈醫師;我感謝黃品鈞、康景翔、卓見、竺珊、宜臻等同學,你們是在我學習過程當中的好夥伴;我感謝培根,這裡讓我感覺是第二個溫暖的家。在可見的未來,寫作應是我一生的興趣。 

◎本篇文章同步發表於培根八十四期冬季刊電子報。 〈2008年10月27日出刊〉

培根專業寫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三作品
愛冒險的小金魚 by王靖雲
有個性的小金魚 by林姿慧
愛冒險的小金魚 by徐楷程
愛冒險的小金魚 by戴繹恩
小魚兒的冒險故事 by涂宇婕

小四作品
遊記 by張琳
遊記 by童靖雯
新加坡的海邊 by陳思妤
北海道旅遊記 by陳璿筑
巴厘島三天二夜 by傅品棻
有趣的日本記 by賴姿羽
打樂樂棒球 by連崇博
英國之遊記 by林庭暐
美國遊記 by陳宥蓁
台中遊記 by鍾宛臻

小五作品
我的店 by彭宥綸
我要開的店 by林冠融
自己的店 by楊笠笙
自己開一間店 by王楹茹
自己開一間店吧! by葉震鳴
自己開一間店吧! by賴科維
幸福Coffee by徐家愛
我的甜品咖啡屋 by黃彥瑄
麵包工坊 by李詠倫
讓大家的夜生活不無聊 by張元騰

小六作品
童年 by邵采葳
童年記事 by謝宇恆
難忘的「六福村遊記」by李家瑋
幼稚園的畢業照 by許智涵
我的第五百支全壘打 by陳昱安
第一次被罰半蹲 by蘇昱文
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件事 by何虹毅
歡樂的十二年 by李承嶧
童年的回憶 by彭愉
童年的電影 by謝沄澂
童年小書 by何冠儒
童年回憶 by張毓珊
童年回憶 by曾台傑
童年之歌 by童玉羽

青少年A班
面對難題的時候 by張哲維
面對難題的時候 by鄒姠芳
看圖片找問題 by張珉
看圖片找問題 by溫重翰
觀點不同,我見各異 by李昀臻
對於「如何安排時間」 by邱奕達
一個問題,有多少個觀點? by彭子家
「觀點不同,所見各異」 by黃瀚
觀點不同,所見各異 by楊立渝
圖片中隱含的問題 by江虹伶

青少年G班
生命中的鵝卵石 by李偉豪
生命中的鵝卵石 by劉容均
生命中的鵝卵石 by蕭語萱

青少年E班
指揮的手 by胡欣然
老爸的手 by張若瑜
阿硯的手 by謝竺珊

英文作品
Vegetarian or Meat Eater by Mandy
Vegetarian or Meat Eater by May
A special dream house by Miffy
A special dream house by Stanley 

培根專業寫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三作品
小蝌蚪找媽媽 by王靖雲
小蝌蚪找媽媽 by林沅廷
小蝌蚪找媽媽 by林姿慧
小蝌蚪找媽媽 by徐楷程
小蝌蚪找媽媽 by謝沄澐
小蝌蚪找媽媽 by廖子豪
小蝌蚪找媽媽 by曾詠琪
小蝌蚪找媽媽 by吳蕙旻

小四作品
去日本料理店 by陳璿筑
小人國一日遊 by傅品棻

車庫提燈籠 by劉宇傑
到科學博物館 by林庭暐
去千葉火鍋 by陳宥蓁
吃牛排 by 李安得
吃烤肉 by 童靖雯

小五作品
令人好奇的味道 by林彥廷
西式餐點 by鍾時兆
平價的八十五度 by林冠融
參觀八十五度C by楊笠笙

小六作品
童年的地圖 by 陳昱傑
童年地圖 by 簡行謙
我崇拜的《貓戰士》 by陳昱安
回憶之錄 by童玉羽

青少年A班
從驢子吃草圖寫 by張正翰
從驢子吃草圖寫起 by張珉
路賓之杯 by李昀臻
從寓言故事想起 by游博雅
角度不同,看法不同 by黃瀚
合作 by楊立渝

青少年G班
文化差異 by李偉豪
文化 by莊雅棋
文化是什麼? by劉容均
文化中的約定俗成 by蕭語萱

青少年E班
聽外婆唱歌 by張若瑜
聽汽車聲 by曾宥儒
聽校園鐘聲 by黃郁庭
聽爸爸說話 by賴冠銜

英文作品
Pandemic by Henry
I'm Sick! by Paula
The Oldest Person I Know by Mandy
The Oldest Person I Know by May
Crowd of Beggars Attack Bacon Grocery by Alan
Amazing change from worst to perfect by Debbie
Policemen Learn Dogs' Language by Lucy

培根專業寫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文作品
Yes Man V.S No Lady by Angela
Yes or No by Lucy
Yes V.S No by Victoria

 

培根專業寫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二作品
假期中的日記 by蔡維怡

小三作品
理想的我 by徐楷程
理想的我 by曾子騰
理想的我 by戴繹恩

小四作品
向蔡孟哲介紹一張特別的卡片 by林庭暐
向尹豬介紹一張特別的卡片 by鍾宛臻
一張聖誕卡片 by楊晉愷
一張特別的卡片 by蔡霈縈
一張特別的卡片 by鄭宇家

小五作品
一件生活小事的啟示 by黃子倫
棒球的愛 by楊笠笙
募款箱 by曾楓棋
一張發票 by賴美蓁
朋友的微笑 by陳冠樺

小六作品
我認識的理論與及行動家 by林冠宏

青少年A班
一句話 by張珉

青少年G班
簡單就是快樂 by賴冠銜

青少年E班
阿公鎖門 by江欣平
不成對的髮夾 by張若瑜
大廚老爸的滷肉 by曾宥儒

外公的口糧 by黃品禎
塵封的思念 by黃郁庭

英文作品

Adventure by Mandy
Adventure by May
Cooperative by Jerry
Avatar by Miffy

培根專業寫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三作品
我的火龍屋 by蔡泓哲
我的神祕妙妙屋 by王靖雲
我的神祕妙妙屋 by許博翔
奇特的妙妙屋 by洪健翔
神奇的妙妙屋 by謝沄澐

小五作品
首次做鬆餅 by楊笠笙

小六作品
我們家的生活家 by陳昱傑
我們班的大總統 by簡行謙
他常對我說的一句話 by林冠宏
媽媽常對我說的一句話 by鄭薏軒

青少年A班
十八尖山的春天 by鄭欣倫
小溪邊的春天 by謝承錡
新竹的春天 by李昀臻
新竹的春天 by游博雅
新竹的春天 by楊立渝

青少年G班

猜 by康景棋
猜 by賴冠銜

青少年E班
最遙遠的距離 by胡欣然
遙遠 by張若瑜
遙遠的距離 by曾宥儒

英文作品
The girl and I by Paula
The stupid human by Henry

培根專業寫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二作品
我看卡通給姑媽笑一個 by陳棋森

小三作品
有趣的尋寶活動 by王靖雲
尋找寶藏 by徐楷程
大家一起來尋寶 by許博翔

小五作品
一封未寄出的信 by楊笠笙
一封未寄出的信 by蘇峻昱
一封未寄的信 by王立辰
一封未寄出的信 by沈宥汝
一封未寄的信 by張博瑞
一封未寄出的信 by陳亮凝
一封未寄出的信 by陳冠樺
一封未寄出的信 by陳嘉綾
一封未寄出的信 by江宜潔
秘密的信 by曾詩芸

小六作品
生肖與我 by簡行謙
生肖與我 by吳錞珈
生肖與我 by林羿君
過虎年 by邱子瑜
生肖與我 by莊勻慈
生肖與我 by羅嵩淵
生肖與我 by李承嶧
生肖與我 by韋臻
虎年來了 by張毓珊
生肖與我 by連翊淳

青少年A班
贏與輸 by陳秉謙
輸與贏 by何煥然
輸與贏 by林芳榆
輸與贏 by李昀臻
贏了不代表沒輸 by洪珮弦
輸的經驗 by彭子家
輸贏的意義 by楊立渝

青少年G班

幸福是什麼? by朱薏如
平凡的幸福 by林彥廷
幸福 by劉容均
幸福是什麼 by康景棋
幸福是什麼 by張瀚元

青少年E班
困境 by張若瑜
困境 by曾宥儒
困境 by黃郁庭
困境 by謝宗樺

英文作品
by Alan
Alice's Fantastic Space by Christine
Lazy by Sandy

培根專業寫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